企鹅电竞平台:烫手山芋不好买

烫手山芋不好买

来源:企鹅电竞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07 05:05:26

产品详情

  印度在1971年凭借苏联的帮助肢解了巴基斯坦。由此西方认为印度是苏联的盟友,并发动了对印度的军火禁运。当时印度经济情况急剧恶化,外汇存底不足,无力购买昂贵的西方武器,只好转向苏联“老大哥”。

  印度退役空军中将菲利普·拉库马曾作为一名试飞员,3次参与对苏联战机的鉴定工作。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一个国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“买”来军事现代化。

  1973年8月印空军中将梅斯带领一个鉴定小组赴苏评估苏-22。这个决定是印政府在得知巴基斯坦获得法国“幻影”5攻击机后作出的。苏-22是一款单座变后掠翼攻击机,属于苏-17的出口型号,北约代号“装配匠”,其变后掠翼不是无级可调的,有3个角度可选。相对于印度先前买的苏-7,苏-22载弹量和航程都有所增加,算是当时苏联允许出口的最佳攻击机了。

  印度鉴定小组除了试飞员和技术人员外还有几名国防部官员。他们要和苏联洽谈引进几个营的SA-3防空导弹。8月14日鉴定小组抵达莫斯科,随后马不停蹄地与苏机械部、航空技术总局举行会谈。试飞员则被安排到莫斯科郊区的库宾卡机场。

  试飞员钻进座舱后,发现机载控制仪器、开关和操纵杆都是熟悉的“苏式版本”,这让他们很高兴。按惯例苏联派飞行员应帮助印度试飞员熟悉设备,然而当印度人用英语询问飞机的开关、控制键时,发现苏联飞行员竟连英语都不会讲。苏联人连比带画、手舞足蹈数小时之后,印度试飞员才搞清飞机仪表盘上基本的着陆、攻击系统、油量表和弹药表的位置。

  借助苏联提供的飞机油量消耗数据,印度人测算出有效航程与苏联提供的数字不符,仅为预期的45%。梅斯将军大为恼火,拒绝与苏方进一步商谈购买事宜,并要求全体人员返回新德里。苏方谈判人员感觉不妙,便凑到一起嘀咕。最后苏方答复:请再等一周,肯定解决此事。

  事实上苏联玩起了移花接木的把戏。他们不再主动谈苏-22的问题,转而竭力营造“苏印人民是兄弟”的气氛。就在鉴定小组苦等结果之际,苏机械部突然传来一个消息——印度决定购买苏制SA-3防空导弹了。签字仪式后苏方大摆鸡尾酒会,盛情款待鉴定小组。宴会上,不仅有烟熏沙丁鱼、鱼子酱和各色奶酪等上等食物,还有香槟、伏特加和白兰地,但印度代表团中的多数人要么是素食者,要么是忌酒者。能想象他们面对这样场境时的尴尬表情。

  苏方还安排他们四处游玩,比如乘坐冲翼艇在莫斯科运河上观光,到著名的莫斯科大剧院听歌剧。这一切让印度鉴定小组十分疑惑:苏联人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?

  8月21日苏方提出了弥补措施。他们绝口不谈苏-22,竟端出印方想都不敢想的一道大菜——米高扬设计局的最新力作米格-23试验机。米格-23是苏战后首型第三代(按苏联战机划分标准)多用途歼击攻击机,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变后掠翼的高速战机之一。苏方称该机性能大幅度超越美国F-4E“鬼怪”战斗机。

  苏方派出一名少将飞行员作讲解,充足表现出对该机的重视。当他流利的英语脱口而出时,印度人立即对他刮目相看,当然也对米格-23产生了兴趣。然而当他们提出想试试飞机时,这位将军却直言不讳地说:“只有你们政府同意购买后,才可以碰这架飞机!”

  当印方准备打道回府时,苏安东诺夫设计局热情邀请小组成员到当时世界第二高塔——莫斯科奥斯坦基诺电视塔的旋转餐厅就餐,并向印方推销其安-26运输机。那时印度正好有中程运输机缺口,于是全体人员通过享受这顿豪华盛宴,答应为安-26”多多美言”。

  8月28日鉴定小组返回新德里,向政府递交一份报告称:米格-23战机值得争取,安-26运输机总体设计不错,但一些细节未达到印度空军所提出的要求,要进一步改进。根据这份材料,印度政府决定不顾一切代价引进米格-23,力争压倒巴基斯坦空军的“幻影”5,同时对安-26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。

  印度空军在贾姆纳格尔基地的开放日上展示的米格一23MF战斗机,引来众多民众参观。

  经过这番欲擒故纵的表演,苏提出了“米格-23+安-26”的捆绑销售方案——“想要米格-23,就得同时购买安-26。”无奈的印度答应了这个条件。1984年首批6架米格-23抵达印度瓜廖尔基地。之后苏联给安-26换上新发动机,改头换面后命名为安-32型运输机,也高价卖给了印空军。

  拉库马回顾整个事件过程,认为印度好高骛远的采购习性让苏联钻了空子。“他们总拿新鲜玩意调逗我们。”后来米格-23的服役经历证明它不太适合印度空军,因为不太可靠的变后掠翼技术使米格-23的操控十分复杂,飞行员经常摔机。此外米格一23的载弹量只有2吨。印度在20世纪80年代获得英国BAe公司授权制造“美洲虎”攻击机后,愈发觉得米格-23是鸡肋。

  1973年苏联向印度推销的米格-21M歼击机不仅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,机翼下还挂载备用油箱,具有更低的起降速度,并提高了雷达性能。苏联提供了安装R-11和R-13发动机的两型米格-21M供印度选择,其中R-13的功率稍大一点,并具有双重加力燃烧能力,即飞机在马赫数1.6时还能更加进一步提高速度。

  印度空军在纳西克接收了苏联交付的首架米格-21M型歼击机。印度飞行员迪曼单独完成了15分钟的飞行演示

  在引进米格-21M前,印度决定对R-11和R-13做全面评估。在北方城市坎普尔,印试飞员得出结论:在低速阶段(马赫数0.9~1.05),两种发动机无太大差异,只是R-13对飞机性能略有改进。据此,印度决定为本土生产的米格-21M选用便宜得多的R-11发动机,而非R-13,进而达到经济与性能的最佳组合。

  然而苏联人仍不甘心推销失败,1975年又向印度空军提供一款R-13F改进型发动机。它的特点是飞机在加力燃烧室达到上限功率时如遭遇空中停车,仍能提供发动机复燃服务。于是印度再次派出包括拉库马在内的3人小组赴苏评估。

  1975年4月4日鉴定小组到达莫斯科,立刻投入会谈之中。随后他们乘气垫艇前往黑海附近的克拉斯诺达尔,那里环境优美,果树飘香。鉴定小组入住市中心的国际旅行社。在城郊的一座军用机场上,试飞小组接受了严格的体检,然后在苏飞行员陪同下进行了20分钟的双座米格-21M的飞行体验。测试时苏联人告诉印度试飞员,由于靠近黑海,超音速战机的最大马赫数不能超过0.9。这让印度人很困惑:这样就没法对发动机的超音速性能进行测评,这可是该款飞机最大的卖点!

  印试飞员在完成两个架次的米格-21M飞行任务后,发现在马赫数0.7~0.9飞行时,这款配备R-13F发动机的米格-21M在空中停车情况下的补救表现与未经改进的发动机差别不大,速度在800~1000千米/小时的情况下差别也不明显。印方要求做一次低空超音速加速飞行,然而苏方又开始不置可否了。

  印试飞员返回莫斯科待了数十天后,才最终得到苏方较为“经典”的答复,大意是:“我们允许外国人飞行的地方是不可以进行超音速飞行的,而能这样飞行的地方是外国人不宜飞行的。”1975年5月18日印度鉴定小组打道回府。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明确地指出:R-13F发动机装在米格-21M上,没有一点价值!

  这份报告迫使苏联人拿出了“终极版”米格-21比斯型歼击机。它装有推力更大的R-25发动机和大功率雷达,算得上是性能最全面的米格-21。印度空军这才称心如意地引进之并让其连续服役了15年。

  在苏联克拉斯诺达尔,印度试飞员看到前来接受米格-21换装培训的越南民主共和国(越南北方)军官。他们在地面上用手拿着米格-21的模型排成飞行编队,自言自语地呼喊着飞行参数。在苏联人眼里,这是最便宜、最有效的飞行模拟,不必用什么训练器材。当时越战已到最后关头,北越正向南越首府西贡(今胡志明市)发起“胜利大进军”,但在这些北越军官眼里没有一丝喜悦,他们仍然照苏联教官的要求来回进行“飞行编队”,似乎什么样的事情都没发生一样。

  印度飞行员亲身体会到,即便在和平时期苏联空军也保持着非常高的战备水平。例如每个停机坪都摆放着20架左右的战机,每个停机位上都有长3米的旋转臂,可同时加注航油和氧气。前一个批次加注完毕后,后一个批次可以立刻开始。当时印度空军还抱着分散作战的观念,前方军用机场的飞机与补给设施分别安放在加固工事中,相距甚远。他们将这点体会写进了报告中。

  1979年4月印度空军再次组团去苏联评测米格-23歼击机,这时距这款飞机首次亮相已时隔6年。印度鉴定小组由组长、副组长、两名技术人员和两名试飞员组成。

  到达莫斯科后鉴定小组受到苏空军高层接见。随后几天里,鉴定小组分别与苏机械部、航空技术总局举行会谈,并再次来到库宾卡机场,观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战术表演,其中伊尔-76战略运输机显得格外突出,在其旁边依次摆放着米-24武装直升机及米-14反潜直升机。

  苏方希望印方能全看上这3种机型。由于米-14属于海军航空兵装备序列,所以鉴定小组本着“井水不犯河水”的精神未予关切,而是将注意力放在米-24身上。后者不仅动作灵活,而且火力凶猛。

  伊尔-76作了几次起降、收落襟翼动作。鉴定小组成员亲自登上这个“大家伙”查看内部情况。伊尔-76可将40吨有效负荷一次性运送到2500千米以外。因室外温度太低,苏方请鉴定小组到有暖风机的帐篷里待一会,这才使来自热带的印度人身上重新有点热气。帐篷内摆放着各色糕点和大量伏特加,苏联人一个劲儿劝印度试飞员喝几口。果然,才喝下几口他们就感觉浑身热气腾腾,而那些拒绝喝酒的人则受到苏联人的嘲笑。在苏联人看来只有机器人不喝酒,作为飞行员喝点酒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  印度鉴定小组此行的主要目标是米格-23,然而鉴定小组向苏方询问时,苏方答复只有在伏龙芝(今比什凯克,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)才能看到米格-23。鉴定小组感到气愤——既然米格-23在伏龙芝,干嘛还来库宾卡!于是鉴定小组乘伊尔-62飞机飞行了4个小时抵达目的地。在伏龙芝期间,印试飞员每天早晨前往飞行培训学校熟悉飞机上的各种系统,但由于教官的英语水平太差,听得他们如坠云端。

  1979年,印度飞行员在吉尔吉斯斯坦空军基地进行双座米格-23飞行鉴定,拉库马(左四)正与鉴定组长进行交谈

  4月16日印飞行员乘安-24运输机前往吉尔吉斯斯坦的飞行培训基地,体验米格-23双座驾驶舱。该基地对鉴定小组的成员来说并不陌生,因为那里在1963年和1965年曾两度接待印度米格-21飞行员。一名曾是米格-21的印度试飞员一到这里就惊呼:“想不到16年之后,这里还是老样子!”苏方要求每人只能飞两个架次,并且每次都由苏飞行员领飞。

  4月17日印试飞员首次驾驶米格-23。飞完两个架次后印度军官便要求单独飞行,但被否决,理由是单飞需要更为严格的身体和技能培训。鉴定小组组长当即对苏联人讲,如果不允许印度人亲自驾驶,区分米格-23空中拦截、地面攻击两种机型的差异,那么鉴定小组将在报告中如实汇报。4月18日鉴定小组返回莫斯科,等待苏方的答复。

  鉴定小组抵达莫斯科后苏方答应了印方的要求,而且放宽条件,允许试飞米格-25歼击侦察机。于是得陇望蜀的鉴定小组又开始研究米格-25U,这也是印度空军首次评测这款性能超一流的飞机,最终完成了两个架次的米格-25U飞行体验。

  图示:1979年4月,印度飞行员首次试飞米格-25U。试飞结束后双方人员合影。从左至右依次为印度空军少将、苏联空军上校和两名印度试飞员。

  因为要单飞,所以在上课时苏联教官格外小心,不仅传授各类飞行系统、操作程序、紧急操作以及飞行程序等内容,还专门指派几名经验比较丰富的米格-23/25飞行员进行“传帮带”,解答各方面的疑问。学习时间为每天早上8时30分到晚上7时30分,中间只有午饭时间能休息。

  印度试飞员接受完严格身体检查以及进行减压舱适应性训练后,就要每天坐在飞机上熟悉各种操作布局、按钮和其他操控设备。5月10日他们终于单独完成米格-23MF的飞行训练。每名试飞员单独飞行了5个架次。在一次飞行中试飞员还做了一个模拟俯冲投弹动作。

  在另一次飞行中为验证飞机的导航系统,试飞员一口气飞行了300千米,不久就在后视镜中发现一架尾随其后的战机。于是试飞员径直拉高航线,从跟踪飞机的前面划过。跟踪飞机自知被发现,只好返回。不一会儿控制台通知试飞员大雨即将来临,要求返回。这架飞机只好重新返回编队,作了一个曲线转弯后对准跑道降落。

  为鉴定飞机空对空雷达的性能,印试飞员还对运输机和歼击机进行了模拟截击训练。5月12日苏联空军分别向每名印度试飞员颁发了一枚“一级飞行员”勋章。

  印度飞行员圆满地完成了试飞任务,也买到了他们要的飞机。此后印还从俄罗斯那里买到了苏-30MKI歼击机,但印度试图借此实现航空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却一直没能实现。

  通过几次同俄国人打交道,拉库马发现这些面带微笑、貌似憨厚的家伙比起善于经商的犹太人更为“精明”。他们在招待方面很殷勤,知道这些试飞员的报告将对印度购买战机决策起关键作用,但一谈到兵器性能就三缄其口。最让拉库马受不了的是,一谈到飞机,俄国人总是显示出一副盛气凌人、不屑一顾的样子。

  苏联虽然实行计划经济,但对于“捆绑销售”的营销技巧拿捏得很到位。拉库马印象最深的是,苏联向印度出售战机时,连干燥剂和擦拭布都要成套高价兜售。当印度试图拒绝时,苏联人说:“这样就不能够确保飞机完整地运抵印度。”

  此外苏制飞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达到原先承诺的性能,即便是后来引进的米格-29和苏-30MKI歼击机也是如此。比如苏方称米格-29的RD-33发动机大修时间是300小时,而在印度空军实际使用中有62台还不到规定时间一半就得送去大修;引进米格-29时,印度空军同时随机进口了188台备用发动机和48种零备件,但检查发现其中139台质量不合格,印度不得不于1992年把不合格的发动机全部退回。

  苏联总是以出售技术为诱饵引诱印度买飞机,而且确实有一些飞机送到印度组装,但给出的图纸和资料不是有错就是不完整。当印度方面向苏联专家请教时,后者根本不看这些技术资料,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记着密密麻麻数据的小本。

  迄今为止印度虽然组装过性能还算先进的飞机,但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哪怕对飞机进行最小的改装,也要请俄国人来。印度从苏联和俄罗斯买了几十年的战机和技术,无奈的是,到现在还得买!

发送询盘

企鹅电竞平台 | 企鹅电竞平台在线观看免费 | 企鹅电竞在线直播观看

相关产品